昨天,在供热厂内,工人师傅正在对改造后的新式锅炉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和调试。
今年入冬之后的夜晚,劲松地区的居民享受到了久违的宁静:没有半夜拉煤的大车,没有露天煤场整夜卸车的施工声,更没有通宵亮着的大灯。昨天,位于劲松五区、六区南侧的供热厂完成了煤改气改造,正式开始调试,而附近上万户居民都将改用天然气供暖,临近厂区的居民家里,也不会再有供热厂飘出的烟灰。
去年11月13日,华威联建供热厂和位于大屯的北京建工锅炉公司就正式启动了燃煤锅炉改烧天然气工程。今年10月底,两家供暖企业的煤改气项目完工。经业主方北京建筑技术有限公司计算,这两个项目改造后,每个供暖季将减少向大气排放1.8万公斤飘尘,减少1.9万公斤的二氧化硫排放。
改造之后,华威联建供热厂设备大楼内干净得不像个供热厂。而原来的4台燃煤锅炉变成了5台天然气锅炉,总容量减少了1兆瓦,也降低了能耗。
这样的几台锅炉能为周围110万平方米、共计1.3万户家庭供暖,主要包括华威北里、华威西里、潘家园东里、劲松南路北侧的一部分住宅。供热厂项目负责人钟俊楚心中算得清楚,燃煤的热值是5500大卡,而同等天然气的热值是8000大卡,燃气的热效率能达到91%,而比燃煤的高了20%。里外里算下来,天然气不影响老百姓家里的供暖,供热能力比原来还能高出10%。
设备减少的1兆瓦的热量,将从“节流”中省出来。如今锅炉的烟道出口上安装了5米见方的铁皮“大方包”。钟俊楚说,“大方包”里也布满水管,烟的热量还能让回水升温2%。
往年,如果走到劲松五区、劲松六区,都有个“老地标”,就是华威联建供热厂中1根高达75米的大烟囱。和周围最高不到20层的住宅相比,这根大烟囱高出去三分之一,即使在三环上也能一眼看得清。“以往要是找这地儿,直接就说冲着烟囱走,谁都能找到。”住在周围的杨大爷说。
以往供暖时,紧邻供热厂的几栋住宅楼、办公楼都不能开窗,否则窗台上、家里桌子上一天就得落上一层黑灰。今年6月到8月,烟囱有了新动静。数十名施工人员花了俩月,手工拆除了这座“老地标”。紧邻着供热厂、住在潘家园东里19号楼的陈阿姨往年每天一望窗外就能看到的大烟囱,终于成为了历史。
同样成为历史的,还有入冬每晚在煤场亮着的大灯。就在供暖设备开始调试时,东三环内最落后的露天煤场也进行了清理,这个低于西侧地面六七米的大坑中如今只剩下一层黑土。“整个煤场能堆7000吨煤,但一个供暖季总共得用2万多吨。以往烧煤时,每天22时之后就得亮着大灯,动不动就得拉煤、卸煤,周围老百姓找过我们,但除了能尽量轻手轻脚之外,这运煤车不能停,灯也没法关。”钟俊楚说,“今年好了,没灯,不吵,还不脏!” 本文来自中新网